二级二图
会员招募
· 动态
首页 > 动态 > 项目动态 > 让垃圾变为宝!章丘给出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让垃圾变为宝!章丘给出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2-08-23来源:未知编辑:未知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实事,往往是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礼包”,历来最为群众所关注。在济南市章丘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章丘区政府承诺2022年为民办22件实事。提升城乡环卫水平被列为22件民生实事之一。半年过去了,这件民生实事办得咋样了?近日,记者走进章丘区环卫中心,实地探访其进展情况。

一天“吃掉”1600吨生活垃圾

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暖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结合“无废城市”创建,章丘区环卫中心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打造高品质静脉产业园区,趟出一条垃圾处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让垃圾变为宝!章丘给出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近日,记者走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静脉产业园)施工现场看到,整个厂区干净整洁,高大烟囱里冒出的水蒸气没有任何异味,印象中垃圾场脏乱的场景和令人掩鼻的臭味在这里消失了。

据悉,2020年8月,总投资8.5亿元,集低碳清洁、循环利用、环境治理为一体的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静脉产业园)正式签约。该项目紧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厨余垃圾、污泥等协同处理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1600吨,配套日处理8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

让垃圾变为宝!章丘给出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主厂房已施工至13米,已完成工程量的60%,并同步进行设备安装。项目计划在2023年6月投产运行。同时,垃圾焚烧产生的热源,可对周边社区进行暖气供应,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暖。”该项目负责人句国政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章丘与济南垃圾处理设施的资源共享,对于提升全市垃圾处理能力,降低碳排放,打造无废城市,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变身装配式建筑PC构件

近年来,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力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不少建筑垃圾未经处理便被堆放和填埋,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面对大量的建筑垃圾,章丘又是如何分类的呢?

让垃圾变为宝!章丘给出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在刁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记者见证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重新成为资源的全程。该项目一期工程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2022年7月建成投产。项目配套安装2条固定式破碎生产线、2条移动式破碎生产线、2条水稳生产线、2条交通隔离桩生产线,年处置建筑垃圾最大能力约100万吨。在资源化处置线的“神奇”力量下,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等废旧金属,重新回炉后就变成了可再用于建设之中的钢材。“通过对建筑垃圾的破碎、筛分等,用于生产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 刁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负责人巩晓亮表示。

记者了解到,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章丘区建筑垃圾处置方式单一、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处置消纳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对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扩大建筑垃圾产业化、打造无废城市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升级垃圾转运站

告别脏乱臭

垃圾垃圾转运站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作为连接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和垃圾处理厂之间的枢纽,其功能包括收集、压缩、暂存和周转生活垃圾。但是提起垃圾转运站,不少市民脑海中可能会浮现这样的场景:环境脏乱、臭气哄哄、污水遍地……而现在,这些问题正在章丘发生转变。

为提升生活垃圾压缩效率,增强垃圾转运处置水平,2021年10月,章丘区环卫中心投资620万元,对绣惠生活垃圾转运站作业车间和压缩设施进行升级改造,2022年5月投入使用。改造后,由地坑压缩式改建为地上水平压缩模式,配置垃圾压缩设备2套,进站压缩车辆17台,转运车辆4台,日转运能力提升至240吨。主要用于明水、双山、普集3个街道及主城区生活垃圾的转运任务。

让垃圾变为宝!章丘给出这样的探索和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该转运站设有压缩、称重、除尘、除臭、中控、监控、过滤、封闭八大系统,可有效遏制臭气及粉尘的二次污染。处理工艺流程为收集的生活垃圾经全密闭收集运输车运入转运站进行计量后,倾倒入压缩箱内,经过水平压缩后,由密闭式转运车辆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站内配有除臭除尘等设备,设有单独的渗滤液收集池,定期用收集车运至渗透液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努力做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夯实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章丘区环卫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柏尔超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及网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垃圾发电产业网的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